早睡了一覺半夜清醒,坐到電腦前發呆,回想自己為何喜歡京劇,家中媽媽是票友唱老生、奶奶唱青衣,外婆雖不票戲卻是戲迷,很多京劇的劇情故事都是外婆說給我們聽的床邊故事,我從小是聽京劇唱片和看電視京劇長大的,沒事也會隨著唱片唱幾句蘇三起解,還記得小學時曾立志要報考復興劇校學戲,但這點星火被媽媽的柔情拍滅了,戲沒學成但我愛戲的熱情一直沒減。
口傳心授 一次教一句唱腔大學畢業後進了中央日報,前兩年每到周末下午我總聽到有人唱京劇,一直認為周末下午趁休息時間有人聽廣播或是聽唱片。當年我上班樓層在5樓,辦公室對面是間很大空間的集會場地,平日都大門深鎖,有次只聞唱戲和絲竹聲就在我耳邊,好奇心促使我開始找尋音源,現發集會場地的某角落有一群人在票戲。
我提起膽子向前問,「一般人可以加入嗎?」有位老師說「你喊喊嗓子讓我聽聽吧!」初生之犢的我就來了段蘇三起解,萬沒想到老師點頭道「嗓子不錯可以學,你來加入票房。」從那時起真正拜師學了《蘇三起解》這齣戲,可我也真領會到傳統梨園戲所謂口傳心授,老師是一句句教唱,每周六學唱一句,所以學了一個月我才學會第一段,我心急如焚卻不敢催老師,一個月後,票房老師要放二個月暑假,老師將《蘇三起解》未教的部份用錄音帶錄給我,暑期功課。
兩個月暑假,除了上班我就是努力學戲,不但學會《蘇三起解》,更隨家中唱片自學了《貴妃醉酒》,開課後我獻寶般的唱給老師聽,可老師並沒誇我,只淺淺一笑。隔了好多年才知我犯了梨園戒規,「若是學戲可以自學成,還幹嘛要拜師學戲!!」內心真是一驚,只能喊抱歉。希望老師原諒小女子年少輕狂下做錯事。
連翻好戲 打下台灣京劇的新面貌
之後報社搬家,新辦公大樓並未預留員工活動空間,票房只好到外面租屋,可我因周末下午仍要上班,時間無法配合,只好漸行漸遠。不過細想起來老天爺對我不薄,雖然我無法再票戲,卻在這段時間我被調到採訪中心負責跑文化新聞,其中戲劇一線又將我和京劇綁在一起,不但可以第一線接觸戲創作編導演員,深入了解他們創作一齣戲的辛苦,更可以欣賞到好看好聽的戲。
其實京劇曾經沒落,甚至國立國光劇團也處在是否裁撤的命運,幸好當時新接任團長的陳兆虎願意放下身段,三顧茅廬邀請王安祈出任國光劇團藝術總監,王老師一上任接連推出《王有道休妻》、《三個人兒兩盞燈》、《金鎖記》、《青塚前的對話》、《孟小冬》、《百年戲樓》、《水袖與胭脂》、《探春》、《十八羅漢圖》等等一齣齣好戲,不但激勵國光人氣勢,同時奠定國光基石,揚名海外,打下台灣京劇的新面貌。
大家一起保重度過難關
除了國光劇團讓傳統京劇在台灣重新紮根外,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辜懷群邀請李寶春自美來台創立「新劇團」,每年也不斷推出好看的傳統戲和新編戲,除此外,傳大藝術周敦仁、新象藝術樊曼儂、推廣崑曲不遺餘力的賈馨園、白先勇,都為兩岸京崑發展投下心血,白先勇老師曾指出:「最好的崑劇演員在大陸,最好的崑曲觀眾在台灣」,其實這句話用在京劇也都值得一讚。
近年來,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,也全心投入文化藝術推廣,更花費500萬元整修國家圖書館多功能展演廳,使成全新舞台演出精彩傳統戲曲。他們無怨無悔的付出,令人佩服和感動。
稿子完成,東方魚肚白透亮光,新一天也進入6月1日,希望今天起日子會更好,「急急如律令疫情退散」是大家的心聲,一起保重,一起平安過難關。
Comentarios